人们总是会说“危机”代表着“有危就有机”,2020新冠疫情对于文旅产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想总是沉浸在对于过去的“沉痛”之中,我们就必须结合当前的形式去思考如何面对未来。
关于疫情结束,文旅产业如何“反弹”的言论已经太多,本来夏秋就要进入旅游的旺季,因此“反弹论”的对与错还是留给时间来检验。此刻,我们要谈的是新兴文旅产业的从业者应该如何去看待当下的消费市场。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冠疫情给国内文旅市场以及全球文旅市场带来的现状有两个。在国内,我们众志成城,尽量减少外出来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在国外,疫情还处于爆发初期,在特效药出现之前,中国以外的疫情发展状况还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未知数。
我们不妨从全球背景下的“极限状况”来思考:国内的疫情在慢慢平息,而国外的疫情在蔓延,如果一些人口大国没有有效措施的话,那么疫情的持续时间至少要比国内久。那么,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中国——会不会成为其他国家人口所向往的“避风港”呢?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艾尔沃德曾经说了:“如果我感染了,我希望在中国治疗”。这说明了什么,相信大家心里都明白吧!
是否允许国外的病患入境显然不是文旅企业能够控制的,但是,“避风港”的概念,是不是就是我们进行新兴文旅项目建设的一个“新的机会”呢?
一直以来,新兴文旅项目所思考的逻辑就是“娱乐与康养结合”,方向很容易把握,但是量化的标准却很难建立起来。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设计的“避风港”文旅项目模型,思考方向就包含两个主要逻辑呢:第一,让消费者可以停留一个月以上的时间而不会觉得特别枯燥乏味;第二,向长期居住的人提供足够的与生存、生活有关的保障条件。
很多康养类的文旅项目都想到向消费者提供生活必须的产品与服务,但是此次疫情却让我们可以多思考一些——必要的医疗人员与设备,紧急救护的可能性,甚至,最起码的,需要有足够的口罩供应……,如果能够从这个思路出发,想必可以让我们的文旅项目服务体系更加严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标准的提升与完善。
相对于服务标准体系的建立,如何让消费者“宅”在项目之中一个月而不觉得枯燥乏味实际上才是真正的挑战,这不仅仅在自然环境与硬件建设方面对文旅项目提出了要求,同时,也需要文旅项目的规划者、经营者从心理需求、软件配套、场景变换……等多个角度去思考项目的当下与未来。
思考总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路美智库提出这样的想法,并不是说我们已经有了完善、完美的解决方案。在我们看来,文旅项目中最主要的内涵部分之一就应当是“文化创新”,而真正的文化创新,实际上是应该从我们的头脑、从我们的思维开始。
或许,本文所提出的“避风港”并不是一个绝佳的文旅项目模型,但是坚持这种与时俱进的思考逻辑,不断创新开发潜在商机,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引发“每个你”对于文旅产业、文旅项目的思考,相信,智慧会帮我们找到最终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