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该在区块链市场理性引导的媒体
却在很多时候充当了利益相关方
区块链技术受到广泛认可,但在现阶段,对其投资仍需保持理性。
风口下的区块链媒体:
是公器,还是利益相关方?
“区块链一天,互联网十年。”
这句在创投圈广泛流行的话,是时下区块链火爆场景的写照。大意是说,有些人在区块链行业里一天挣的钱,相当于在互联网时代里十年打拼积累的财富。
尽管充满专业化词汇,但区块链的确成了风口。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继蒸汽机、电力、互联网后,又一次颠覆性的科技突破,其未来应用前景被广泛看好。
薛蛮子、徐小平等投资界大佬,也纷纷高调表示看好区块链。在区块链一次次引发资本狂欢的同时,从2017年下半年至今,数以千计的区块链媒体扎堆出现。
今年3月以来,在资本市场,关于区块链媒体的劲爆新闻,让人目不暇接。比如,上线仅26天的火星财经,估值1.5亿;某区块链媒体点击量不到200的一篇软文,要价10万元;一家区块链媒体年薪60万招聘记者,推荐成功者奖一部iPhoneX。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 对资本席卷下的多个区块链媒体而言,“天价软文”“虚假报道”“赚取服务费”等乱象的背后,隐藏了区块链领域的一条完整的利益链,媒体在该链条中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
“这个行业很多人都走火入魔了,搞坏了中国创投环境。”铅笔道—— 一家专注于创业者报道的创投媒体创始人王方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直言。
在他看来,从区块链媒体到交易平台,加上中间站台的“顾问”,以及做白皮书的人等,构成了一条产业链。
“三无媒体”受热捧
在区块链受到追逐的同时,区块链媒体也受到热捧。
公开资料显示,从3月1日到3月9日,相继有区块之家、深链财经、金钱报、巴比特、火星财经、块连线、陀螺财经等七家区块链媒体宣布获得融资。
3月1日,深链财经宣布获得1000万天使轮融资;3月2日,巴比特宣布完成1亿元A轮融资;3月6日,火星财经宣布获得A轮融资,估值1.5亿人民币,此时距离其上线仅26天。
3月9日,陀螺财经公众号宣布获得700万天使轮融资。
关于区块链媒体的数量,目前没有一个官方的统计。创业黑马战略投资总监兼内容总监韦龑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3月初,他们的一个调查显示,全国已有700多家区块链媒体,其中比较活跃的有200多家。
“现在,在腾讯微信公众号申请注册区块链自媒体时,含有‘区块链’三字的公众号名字已经无法注册。”
据雄心财经出品人王冠雄了解,目前区块链领域的大型专业媒体有十多个,如果算上公众号有上千个。另外,很多传统媒体也开通了区块链频道。
王冠雄称,这些区块链媒体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专业做区块链的媒体,比如金色财经、巴比特,这类媒体内容较全,有资讯、专栏、交易数据、攻略等,算是一站式的平台;二、资深的自媒体平台,比如火星财经、雄心财经。这类媒体往往是从互联网起家,对于比特币、区块链有深刻的认识;三、一些财经媒体开辟的区块链公众号;四、互联网门户开设的区块链板块,比如腾讯科技和新浪科技,都已经开了区块链板块。
区块链媒体的质量参差不齐。人民网旗下专注于创业与投资的“人民创投网”曾发文称,多数区块链媒体“无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无网络出版许可,无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属于典型的“三无媒体”。
在这种背景下,区块链媒体为什么成为投资人的香饽饽?
多位受访的投资人表示, 主要还是受到2017年比特币价格上升,以及ICO造富神话的影响。投资人看到了媒体在ICO中起到的包装、造势作用,因而看好其发展前景。
雄心财经出品人王冠雄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区块链、比特币真正火起来,是在2017年下半年有了ICO之后。很多人看到有人通过该领域的投资发了财,于是开始集中关注。
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源自股票市场IPO概念,是指区块链项目首次发行代币,募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的行为。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说,在ICO投资用比特币或者以太币等,不要现金,“因为使用现金就涉嫌非法集资。现在很多人买不起数字货币,于是大家组团投资” 。
这一过程中,在这个圈内开始流传着很多传说:有人1天获得了33倍的回报;有的一个代币的价值被炒到相当于一套别墅;有的10万投入,一周后就变成了2000万。
财新曾报道称,央行相关人士研究了大量的ICO白皮书,得出的结论是:“90%的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和主观故意诈骗,真正募集资金用作项目投资的ICO,其实连1%都不到。”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委发布公告,ICO被定性为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此后,大量交易平台纷纷移至海外平台躲避监管。
币圈自媒体人“王团长”表示,币圈就是襁褓中的小baby,一点风吹雨打就会感冒流鼻涕。“我们经常看到一条捕风捉影甚至是凭空捏造的消息,引发市场大瀑布。”
多位受访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项目方和投资人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经过媒体宣传后,项目上市,大赚一笔;二是利用这股热潮,投资人借助媒体把一些空壳项目包装成区块链的项目,让他们去交易所发币变现。
区块链自媒体的大量涌现,被认为会助长区块链行业的泡沫化。财经评论员、数字货币分析师肖磊称,这会使得一些好项目更难让大家看到,而一些烂项目则通过大力度媒体投放进入大众视野。
炒作的逻辑
《中国新闻周刊》浏览多家区块链媒体页面,发现其内容大多涵盖行业信息、人物专访、数字货币报价等,也有媒体表示要做行业内的深度报道。
据铅笔道报道,区块链媒体的文章大多非原创,内容从各大媒体(含国外)转载;文章占比最大的是1000字以下的短资讯;公司报道数量较少,字数在1500至3000字。
多位受访者称,区块链媒体收费都是明码标价,不过他们往往不直接要钱,而是收取比特币或以太币等。
区块链媒体虽然众多,但真正大型专业的媒体只有10多家,比如币世界、金色财经等,他们被业内称为“头部媒体”。
人民网旗下的“人民创投”3月17日透露称,区块链“头部媒体”币世界的营销报价为,快讯单条2个以太币(价值约1万人民币),专访一篇15个以太币(价值约7.5万人民币)。
该文还称,一些区块链 “头部媒体”月收入最高能到2000万元~3000万元。非头部的区块链媒体报价则要低很多,比如一家非头部的头条号、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的单条报价在800元左右,但其单月收入也能达到十几万。
铅笔道曾援引一位信息源的说法称,某家他从未听过的区块链媒体,在收费很低的情况下,2017年纯利润达到了2000万元。
还有区块链媒体将内容打包,售卖高价套餐。“圈内某家头部媒体的套餐为:3篇文章(报道)+12条快讯,报价5个比特币,价值约31.5万元人民币(截至3月2日)。”一位知情者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铅笔道创始人王方说,区块链头部媒体之所以获得高额收益,还可能与有偿新闻相关。
他称,一位投资人曾向其透露,业内有多家区块链媒体打着内容旗号,事实上是做软文。一个在业内广泛流传的故事是,有一篇点击量不到200的软文,报价高达10万元/篇。这家媒体成立不久,今年刚刚宣布获得融资。《中国新闻周刊》向该媒体求证天价软文一事,未得到回应。
多位受访的投资人和区块链媒体人称,点击200、收费10万这个案例,在区块链圈子里算是极端的案例,没有代表性。
还有的区块链媒体基于自身的利益,会策划虚假报道。王冠雄称,区块链或者比特币的新闻,很容易引发比特币价格的波动,通过新闻炒作,能够影响比特币的价格,很多人可以从中牟利。
他举例称,某家媒体放出比特币要被严厉监管的假消息,就会有人抛售比特币,比特币大跌,他们抄底吃进,然后再发布几条利好的消息,比特币大涨,他们再卖出比特币。
“最近有个空气币,先是被说成要被BAT收购,然后又辟谣否定。在这个过程中,庄家很容易从中获利。”
另外,有的采编人员专业素质较低,也会造成假新闻。
一位采访对象表示,由于比特币和区块链在境外的活动空间较大,目前区块链资讯多来自于境外,翻译海外区块链新闻是目前很多区块链媒体资讯的主要来源,这对编译者的外语水平和区块链知识都有要求,一点细微差错都有可能曲解原文本意。
由于原创能力匮乏、编译水平有限,区块链媒体间的抄袭纠纷时有发生。
2月21日,链得得创始人赵何娟连发两条朋友圈,怒怼金色财经侵权其文章《第一家“跑路”的交易所出现,以德停止交易》,“你们太不要脸了,不是第一次抄了,不是第一次侵权我们了。”
一位受访业内人士说,真正有能力的采编人员还在观望,而区块链媒体招进来的采编人员,很多都不太懂技术,有时候难免会出现差错。
这位业内人士说,区块链媒体要求的是既懂区块链、又懂媒体的复合人才。但是区块链市场膨胀太快,媒体从业者跟不上这种需求,一时间出现真空,结果是很多不具备采编资格的人进入了这个行业。
在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区块链媒体也逐渐重视原创性和采编队伍水平。
“月薪3万招聘记者、6万招聘编辑。”“年薪60万招记者,推荐成功后推荐人获得一部iPhoneX。”类似这样的区块链媒体广告,虽被质疑有自我炒作的成分,但也反映了当前区块链媒体“抢人”的迫切心情。
据BOSS直聘数据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
“区块链媒体现在对于人才是求贤若渴,包括编辑、记者、运营、技术,都需要。”一位已经跳槽至区块链媒体的前传统媒体人说,“现在的问题是,媒体实在太多了,竞争无序。”
创业黑马战略投资总监兼内容总监韦龑则说,大多数区块链媒体广告费没有所传的那么夸张,刊例价格和传统媒体也差不多。原来一些区块链媒体主要靠翻译国外文章,缺少深度和原创文章,现在有的区块链媒体也想往深度走、做测评,也算是一种积极的变化。
“割韭菜”
除了一些收费的资讯、专访等栏目,许多区块链媒体页面上都有硬广告。
一位区块链媒体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广告都是广告主自己写好后,花钱放上去的。很多投资人和广告主并不看重媒体的权威性,也不在乎有多大点击量,他们针对性很强,只想让媒体背书,以便于“割韭菜”。
“主要能针对性地让‘韭菜们’看到就行了。内容出来后,项目方会积极通过微信群等多种方法传播扩散。”
“割韭菜”,指庄家低位买入,炒高币价,等散户进来后再高价卖出获利,接着再砸盘砸到低位,重复以上套路。而散户就像“韭菜”一样,割完一批,又有新的一批入场。
铅笔道曾发文称,由于币圈信息严重不对称,“韭菜”的判断力比二级市场的股民更差,媒体品牌背书的作用更加凸显。
据王方了解,很多区块链项目若要ICO,大致需要经过10个步骤:1.向ICO前辈老司机学习套路;2.外包技术,制作白皮书;3.找大佬站台;4.联系海外基金会、注册公司、律师认证等;5.私募;6.巨额交易费搞定交易平台;7.打点媒体刷一波宣传;8.上线发币;9.坐庄操作价格;10.收割韭菜。
多位受访者称,区块链项目在ICO过程中,媒体的品牌背书是利益链上的重要一环。“市面上有那么多要做ICO发币,都需要包装来说服韭菜,而这靠的就是投资人大佬和媒体。”自媒体人李慕阳称。
王冠雄称,在区块链媒体中,存在“裁判下场踢球”的现象。他称,在传统金融领域,券商和交易所以及媒体往往是独立的个体,如果三家是一个主体,就很容易滋生腐败,最终受害的是广大的中小投资者,他们被当成“韭菜”赤裸裸地收割。
据王冠雄了解,在区块链媒体中,有些不但圈内颇有影响力,还掌握着交易所,自己还运作项目。这种项目在自己的媒体上大肆宣传,轻松在自己的交易所上线,就算是“空气币”,也会被抢购一空。
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网”发文直指,区块链垂直领域头部“媒体”金色财经的创始人杜均,同时也是数字货币交易所火币网、节点资本的创始人。身兼数字货币“媒体”、承销商、坐市商三重身份,金色财经不单是一个服务于投资者的媒体平台,更像是为“割韭菜一条龙”服务的一个重要工具。
创业黑马战略投资总监兼内容总监韦龑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过去传统的创投媒体,只负责报道投融资情况、宣传企业等,不影响交易端的决策和市值。“现在做区块链媒体,经过ICO后,区块链媒体本身就成了创业公司。而且通过写某某币很火,影响交易决策,带动其价格上涨,里面利益很大。”
他称,在币世界等交易平台推出一种虚拟货币后,区块链媒体多报道一些该币的利好,引起大家关注都去投资的话,区块链媒体会得到一部分募资份额。
一位区块链媒体主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很多区块链媒体跟交易所有交情,他们会帮着推销项目,成功后大约可以向项目收取2个比特币。“一些项目方也舍得在媒体身上花钱,因为上市后能募集更多钱。”
这位主编表示,媒体看似前沿,其实在这个利益链上所处的位置还是比较末端。项目方为了尽快上市赚大头,会很舍得给媒体砸钱。“出这点血根本不是事儿,关键是利用媒体能迅速扩大影响力,让人愿意买他们的币,能达到这个效果钱就没白花。”
王方称,天价软文等是区块链媒体最表面的收入,其真正的利益是直接参与交易:推荐项目ICO,打通交易平台,有些甚至从中获取高昂服务费,最高可达募资额的40%~50%。
某国内知名数字货币交易平台的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交易所上币有严格的评判规则,一个项目如果想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平台会综合评估其实力。
不过该负责人也表示,很多区块链媒体也会在项目方和交易所中间牵线搭桥,将项目引荐给交易平台负责人。
相比对媒体的重视,部分区块链项目在白皮书的制作上却有些敷衍。
据王方了解,很多区块链项目白皮书的真实性都存疑。因为制作白皮书的一方会考虑自己买了项目后,还有更多的韭菜来接。“他们甚至不在乎这个项目是干啥的。这是一个严重的卖方市场。”
为让普通投资人看懂、看清形形色色的区块链项目,区块链媒体“区块链大本营”推出了国内外区块链项目评级栏目——火镜评级。
“区块链大本营”一位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火,指的是区块链行业火爆的现状;镜,希望这个栏目成为“万币齐发”“妖孽横行”的区块链时代的一面“照妖镜”。
该负责人称,火镜评级项目汇集了国内众多区块链技术专家,专家组更多会以白皮书为基础,对项目做深入点评,以此让人能辨别出该项目到底值不值得投资。
据悉,“火镜”已经做了两期,其中第一期做了某区块链项目的白皮书。专家组通过五个维度评审,认为该白皮书得分5.6(总分10分),问题包括:对生态系统的叙述不完整,对于白皮书架构也不完整,短短12页,竟然连团队介绍都没有,除了这些,竟然还出现了很多错别字。
该项目在2018年2月23日上线进行交易时,从开盘价0.09231美元,一度飙涨至80美元,随后稳定在4美元左右,涨幅让人目瞪口呆。
据了解,该项目此次上线交易,一共发行70亿代币,流通量为35亿个,按4美元一个计算,总市值高达280亿美元。
王方表示,跟牛市一样,区块链总有泡沫破裂的时候,很多人涌入这个市场,都想赶在泡沫破灭前完成募集资金。“但里面隐藏的风险也挺大,被割的韭菜早晚会醒悟,不愿意赔钱,其他韭菜又不来,韭菜没了后,发币人就不给钱了。”
自律与他律
2018年3月15日,由钛媒体集团创始人、链得得创始人赵何娟发起倡议,数十家区块链媒体共同发起的区块链行业媒体自律公约组织,在消费者保护日这天,在中国人民大学正式缔结《区块链行业媒体自律公约》。
活动当天,已有超过40家媒体,在自己的官方网站发布了自律公约声明。声明称,审核和发布所有信息均应秉持客观与专业原则,禁止以负面报道为由要挟收取任何一方费用,绝不蓄意散布虚假信息(无论利空还是利好)误导或欺骗投资者,扰乱市场。
赵何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从行业自律角度讲,还是应该打造专业的职业规范。“区块链媒体行业内还是有很多想认真做事的人,大家也看好区块链前景,所以想以认真和专业的态度做些事。”
有评论认为,在区块链这个造富风口之下,单靠媒体平台自身的约束力对所产出的内容进行把控是很难实现的,还需要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和措施来约束,司法机关也要对违法行为及时查处。此外,对于自媒体来说,运营平台也需承担起监督和审查的责任。
近段时间,针对虚拟货币和区块链媒体的整顿大幕已经开启。
3月29日,央行官网发布消息称,央行召开2018年全国货币金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就2018年重点工作做出部署,其中提到,将开展对各类虚拟货币的整顿清理。
当日,交易平台Bitstamp和GDAX数据都显示,比特币跌破8000美元,3月跌幅接近25%。除了比特币,其它数字货币也集体下跌,以太币大跌7%,瑞波币大跌6.61%,莱特币跌9.5%。
早前 ,在2017年数博会区块链主权管理与应用创新高峰论坛上,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局长张望也强调,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将加强相关政策研究,通过密切跟踪全球区块链发展的态势,掌握中国区块链发展的情况,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积极开展相关研究,为制定政策奠定基础。
王冠雄称,区块链现在特别需要科普,一方面不要神化它,说它几乎是万能,也不要妖魔化它,说它是庞氏骗局。“区块链需要声量。现在从比特币到区块链都被严管,整个行业在中国已经处于休眠状态,区块链技术需要普及,行业需要拉拉队。”
《光明日报》在《区块链技术将如何改变生活》一文中表示,在高度重视区块链技术带来巨大变革的同时,也要理性看待它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某专注于区块链行业的风投公司创始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行业资金量大的时候,会有大量创业公司进来,产生大量行业媒体也是正常。今后,随着区块链技术越来越被人熟悉,相关监管措施落地后,投资人的投资也势必趋于理性。
该投资人称,如果一个团队跑路了或出现欺诈行为,对投资人也是伤害。所以,他们现在投资的时候,会派公司专业的法务团队和财务团队去调查这个团队背景。
该投资人称,他们也接触过一些区块链媒体,他们的投资逻辑跟传统VC的投资逻辑一样,也要看这个团队的内容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强,能不能存活下来,团队对未来发展规划到底清晰与否。
“我们今年前3个月时间,看了200个项目,只投了3个项目,其中没有区块链媒体。”
这位投资人并不是特别看好区块链媒体的长久影响力。“任何一个行业早期需要信息,需要媒体,行业成熟后,媒体在里面价值就小了”。
网站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