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人物 > 查看内容
  • 分享到

巨头遇上“币”:究竟意欲何为?

2018-08-10 22:34

来源:金色财经

作者:佚名


“玩客币”的推出曾使迅雷股价猛涨,一度成为加密货币的“新风口”。

通过迅雷销售的玩客云硬件,用户贡献自家的宽带,就能得到不同数量的“玩客币”作为奖励,可用于购买迅雷内部的各种服务。

玩客币官方称,玩客币每天分发固定数量,按照计算资源分类给所有符合要求的玩客云用户,全网每天产生的玩客币总量固定不变,单台玩客云设备每天会得到一个分数,分数是由基于硬件能力、带宽流量、存储大小、在线时长决定,系统会根据单台设备的分数占全网分数总和的比例分配相应的玩客币。

这一机制与比特币十分相像,都采用了工作量证明机制“挖矿”。

按照迅雷的机制,玩客币总量12亿个,产量以365日为周期衰减,每次衰减50%,即开挖的越早获币越多。这也与比特币颇为相似,迅雷玩客币的出币量逐年递减。

这同样模仿了比特币产量会减半的设定。

迅雷为了避嫌,主动将“玩客币”改名为“链克”,但仍然被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点名批评,称其“代替了对参与者所贡献服务的法币付款义务,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行为,是变相ico”。

之后,迅雷股价与“链克”价格应声暴跌。

很快,迅雷又发布公告称,不再支持用户间转账的功能,这才让“链克”摆脱了加密货币的投资炒作嫌疑。

不只是迅雷,人人网也曾发布白皮书,称要发售“人人币”,最终被迫叫停。

看得出,巨头们纷纷盯上区块链已成事实,对于“加密货币”态度不一,又都有些模棱两可。

一些颓势明显的企业,想要借助“发币”的热度翻身,获得更大经济效益,但最终不仅被叫停,还可能挫伤公司股价。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猜想另一种可能性:巨头们“发币”,无论借助物理实体币还是其他形式,或正希望“蹭热度”,让民众短期内猜测甚至误解也未可知。

发表评论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