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品牌动态 > 查看内容
  • 分享到

科学研究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会涉及哪些方面呢?

2018-06-22 11:52

来源:中国科学报

作者:佚名

科学研究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会涉及哪些方面呢?

科学已经发展了数百年,在科技、系统、组织和文化方面带来了大量遗产。从我前面几篇博文的介绍,大家应该可以理解,如果学术交流及其相关活动最终可以依据区块链来管理,前景将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它将触及学术交流的许多方面,尤其是那些与信任、可重复性、透明度和授权有关的挑战。

要成功利用区块链进行学术研究,意味着区块链技术被广泛采用,这需要资助者、相关机构、出版商以及科学家本身进行一些根本性的转变——许多人认为这非常困难,甚至是一个无法突破的瓶颈。区块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得到证实在某些方面的确是必不可少的,有着无限的前景,但不是万能的,对有些场景可能并不合适。而且如果在不需要的地方使用,代价会更高。具体到我们所讨论的话题,虽然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提过多次了,但仍需要强调一下:科学研究是否真的需要区块链,而且场景是合适的?或者能否在这些学术生态系统不发生剧变的情况下利用区块链来改进?本文想进行一些畅想。

什么时候需要区块链呢?有人做了总结,或者我们暂定为一个“标准”:首先必须有一个共享数据库,需要许多人协作完成数据库的改写工作,但他们之间缺乏信任,也没有可信的中介或者压根儿就不想有一个中介,对于多人共享和协作完成的数据库,其中的事务是相互依赖的。

我们对照这个“标准”,先来看看学术交流的情况。首先,科学信息本质上是一个由协作创建、修改、使用和共享的大量动态信息和数据,也就是说需要一个共享数据库;其次,研究人员在竞争科学发现中,产生了不少欺诈案件,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那么缺乏信任的前提也满足;第三,其实我们很难想象有一个什么特定的组织有资格被大家广泛信任,虽然科学家群体经常称一个所谓的科学共同体,但其实并不存在,有时候只是为了减少争议不得已而为之而已,所以在学术交流领域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可信中介;最后,研究人员之间的工作是相互依赖的,后人的研究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展的,后人可以持续验证前人的工作是否正确。如此看来,学术交流场景,似乎与区块链的入行标准都非常符合。

在此基础上,有关学术交流和评价的许多信息是可以存储在区块链上的。很容易想到的,首先是研究人员常用的指标,如论文,发表的期刊,以及论文内容被引用情况。然后呢,就应该包括一些非常规指标,比如同行评审、软件、数据集发布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出版商未来的角色。如果在区块链上撰写手稿、同行评审和内容传播,理论上出版商的作用可能会大大降低,但他们的角色将从内容传播转向提供作者服务和同行评审,这在我之前的博文中已经详细进行了讨论。

实际上,区块链对学术研究的贡献,可能涉及的范围更广一些,远远超越于学术交流。比如,一些实验室的设备和资源可以在使用区块链的研究团队之间共享,通过区块链平台管理的内容可以包括信贷、租用或经济补偿等各个方面。

如果我们再脑洞一下,就可以发现,科研资助也可以通过区块链来进行。

首先可能导致重大变革的,是所有的科研支出都可以被追踪且非常透明,而项目子课题中科学家之间的资金分配,完全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建立退款功能来处理那些不可重现的结果或欺诈行为。说到这里,大家是否已经感觉这可能会让整个科研资助生态系统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呢?

更激动人心的还在后面,因为区块链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助模式,资助方获得收益的方式也变得更加透明。任何一个区块链上资助的项目,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众筹计划,感兴趣的各方都可以直接参与资助某个项目,通过智能合约管理筹集资金的方式,最终项目产生的价值可重新分配给资助机构——这种为项目“收集”资金的智能合约,可望成为资助机构的标准筹资机制。作为研究人员,不用担心自己的申请书被某个外行枪毙而得不到资助,他们只需要策划自己的项目草案并公开在区块链上,而资助机构也在寻找有潜力的项目策划,这样才可获得最大收益。如果项目获得资助,申请者只需要以非排他性的方式为项目做贡献就可以了,这里强调“非排他性”,是为了吸引项目进行中更好的策略。如此一来,科研人员曾经为了项目申请而开展的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在区块链的管理下,变成了真正的合作,因为那些蹩脚的项目方案在区块链的世界会被自然淘汰。科研人员只需要将精力集中如何用最好的方式完成项目任务就可以了。

当然,区块链的应用涉及的问题越根本,复杂程度就会越高。有关区块链的一些实践,在与学术相关的教育领域,其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例如,由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学习机器实验室开发的Blockcerts就是一项开放性办法,为学位证书引入了基于区块链可验证的证明,索尼在2017年夏季也宣布在区块链上成功开发了用于存储和管理教育记录的数字系统。教育记录与研究人员的学术记录之间是存在重叠的,所以教育用区块链的发展有可能加速学术研究领域的区块链发展,至少教育用区块链框架或协议,是很容易过渡到研究中更一般的协议或框架中的。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开始。为学术研究引入区块链,其成功采用将取决于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资助者、政府、机构、出版商和研究人员本身,不管他们是研究人员、审稿人、编辑还是作者。因此,这些团体能聚集一堂,就优先事项和前进方向达成共识的平台,将成为重要的第一步。此外,支持区块链的倡议和公司,无论是以资金形式,提供数据访问,还是开展试点研究等形式,都将有必要为通过这一革命性的新技术使学术交流和研究本身更加高效、透明、开放和协作创造动力。

总的来说,区块链的采用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术界对此的意愿和迫切性。这一方面也取决于采用的水平,另一方面取决于既得利益和学术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的惯性所导致的各种抵制。

参考资料:

Joris V Rossum. 2017. Blockchain for Research. Digital Science Report (https://www.digital-science.com/). 

https://coincenter.org/entry/do-you-really-need-a-blockchain-for-that

https://www.blockcerts.org/

https://www.sony.net/SonyInfo/News/Press/201708/17-071E/index.html

发表评论
回顶部